?

全國服務熱線:15333805669

新聞中心 PRODUCT DISPLAY

RFID成功上天!太空中物資管理依舊很給力

來源: 發布時間:2021-11-22 14294 次瀏覽

2021年6月17日9時22分,長征二號運載火箭成功將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送入預定軌道,成功將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3名中國航天員送上太空,他們也成為了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的首批“太空訪客”。


1.png


來源:pixabay

01、自主建設“天宮”空間站 RFID創新應用升入太空

在整個人類載人航天史上一共有過四個系列,共12個空間站。1971年,重量達18噸的太空站“禮炮1號”成功升空。然而,到了半個世紀后的今天,只剩下一個還在軌道上運行的國際空間站,總重為420噸。

國際空間站是一個國際性的合作項目,其成員包括美國、俄羅斯、歐盟、日本和加拿大。雖然中國曾多次申請加入國際空間站的建設,但屢屢被美國牽頭反對。由此可見,中國獨立建設自己的空間站實屬無奈之舉。

我國的空間站自1992年正式立項,至今已經發展了30年。根據規劃,“天宮”空間站預計將于2022年整體完工。到了2024年,現在的國際空間站將退役,到那時,天宮一號將成為的在軌空間站??傮w而言,天宮一號的成功將為我國在太空研究領域爭取到較強的話語權,在人類空間探索研究領域建立自己的優勢。

據不完全數據統計,近年來全球一共涌現出了1000多種新材料,其中80%是在航天技術的牽引下發展起來的,其中,有2000多項航天技術成果移植到了國民經濟部門。

空間站建設是一項技術密集的龐大工程,牽連甚廣,而天宮一號的日常運作與RFID技術也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

據了解,四川航天深度參與了“天宮”空間站重大工程建設,負責物資管理系統、手持式RFID讀寫器等區域和部件研發等與航天員生活起居密切相關部分,為宇航員打造了“拎包入住”的太空“大平層”舒適環境。

02、RFID物資管理系統大幅減少航天員工作量

雖然,新的天和核心艙由過去的天宮實驗室的一居室變成了大平層,但它的空間仍然非常有限,如果沒有一個空間站的物資管理系統,很容易造成混亂的局面。因此,此次空間站使用了基于RFID技術的全新物資信息管理系統。

相較于以前的方案,新系統最主要的改進是使用了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即給所有物資都裝配了超薄微型芯片和嵌壓在塑料片、纖維紙等材料中的天線組成的RFID標簽。物品有了標簽后相當于有了備注“身份ID”,數據就能通過附著在物品上的RFID標簽傳送出去,以實現自動辨識與追蹤物品的目的。

與以往國際空間站使用的條碼系統相比,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能夠實現批量、快速和準確地自動識別,使物資有了可視化的信息數據流。航天員通過手機、手持式RFID讀寫器、平板等設備在掃描物資后,就能實現物資的錄入、取出、位置移動等信息的及時更新,從而實現物資管理的數字化,大幅減少清理物資所耗費的工作量,這也是中國航天員在6天之內就能把核心艙收拾得井井有條的根本原因。

新型的RFID物資管理系統是我國空間站信息系統的一部分,其目的是通過統一構建空間站信息系統來保證航天員生活、工作的通信保障和對艙內艙外狀態的感知能力,提高空間站的管理水平,降低航天員的非必要工作負荷,讓他們能騰出精力取得更多有意義的太空成果。

03、RFID物資管理在各行各業遍地“開花”

近年來,隨著數字化管理理念的不斷普及,RFID技術在物資管理領域全面“開花”,包括圖書、電力、制造業、交通、醫療、銀行、企業等不同行業。


2.png


來源:pixabay

總體而言,RFID物資管理系統采用一物一碼的管理模式,每一個固定資產都會綁定的ID,涵蓋物資的申購、采購、入庫到報廢整個生命周期的管理。由于RFID具備強大的群讀能力,能夠實現一秒讀取數百個RFID標簽,大大提升了物資盤點效率。

根據實際應用后的統計數據,在使用RFID物資管理系統后,企業物資管理盤點效率能夠提升90%以上,物資復購和流失率能降低40%以上,物資審計成本則減少75%以上,物資利用率提升30%以上。

除硬件系統外,RFID物資管理系統也需要在軟件方面下足功夫。

比如,最常見的庫房出入庫管理、資產盤點統計、資產信息查詢以及資產非法出入報警等功能都是在軟件的基礎上實現的。借助軟件平臺,企業能夠實時了解資產情況和動向,對資產耗損、庫存管理、資產使用率等都能有清晰的數據呈現。

隨著整個社會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升,企業數字化轉型是未來的必然趨勢,在這個過程中,物資管理不斷向數字化、自動化、智能化方向發展,RFID技術將不斷發揮更大優勢。


上一篇: IC卡自助收費式飲水機概述

下一篇: 沒有了

超碰四虎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