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建司交通處處長邱緒建25日在“第十屆萬達商業年會”的分論壇上指出,當前中國城市對停車位的需求缺口在50%以上,智慧停車行業,特別是民營經濟在其中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邱緒建指出,與道路交通一樣,在停車領域也存在“當斯定律”:即新建的道路設施會誘發新的交通量,而交通需求總是傾向于超過交通供給。停車場在城市,特別是大城市中也總是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
于是,利用移動互聯網,“能提前查詢車位狀態、自動識別停車時間、自助繳費”的智能化停車方式,或將提高停車效率,緩解“停車難”的問題。
作為中國智慧停車領域的首家企業,ETCP創始人、董事長兼CEO譚龍在同一論壇上表示,2015年的時候,智慧停車的概念很火,市場上出現了200多家智慧停車企業。但2016年智慧停車的概念就降溫了,多數企業迷失了自己的發展方向。
邱緒建也指出,停車往往被歸結為市政或者交通的一部分,但其實停車應該被視為一個獨立的行業,而且這個行業具有很長的產業鏈。智慧停車目前處于產業鏈的中間端,可以向上下游延伸。其上游有停車場的投資建設,下游有洗車、維修等附加服務,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尤其是民營經濟具有較高的靈活性,進入停車行業后能大幅提升行業服務水平和效率。
從政策方向來看,邱緒建透露,住建部和國土資源部未來在規劃、用地等方面還會出臺一系列的政策,以解決前端停車場建設當中的“瓶頸”問題。